八月的喀什,骄阳似火,热情洋溢。在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喀交会”)的喀什国际会展中心数字化展区,115英寸智能触控一体机前客商云集。振旭光电科技总经理李相春轻触屏幕,产品参数随即切换:“这台机器涉及27项专利,未来还将接入DeepSeek大模型。”展会首日,该公司便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客商敲定合作意向。几步之外的绿色畜牧展区,巴楚县安欣牧业的烤羊肉串香气扑鼻,负责人梁永亮忙得脚不沾地:“已有20多位客商预约考察牧场,我们要让‘漠疆山’羊肉品牌打通全产业链!”绿色矿业洽谈区里,西安西电新能源的朱峰与本地矿产负责人徐向东紧握双手:“喀什的铝矿资源正好匹配我们的需求,合作前景一片光明。” 这些鲜活场景,正是本届喀交会的真实写照。展会期间,共吸引40个国家及地区的202家境外企业、1120家国内企业参展,签订合作项目135个,经贸合作总金额435.02亿元,彰显喀什作为区域性国际经贸平台的辐射力。
8月15日,以“互通互助互利 共商共建共享”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在喀什国际会展中心开馆。杜晓斌 摄

从“展示”到“落地”
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
作为喀什地区“十大产业”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本届喀交会通过10场产业对接活动,为各领域搭建精准合作桥梁,推动展馆内每个产业板块实现从“展示”到“成交”、从“意向”到“落地”的跨越,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喀什好物”飘香展区内,农畜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精准对接成效显著。展区不仅设置3个独立直播区,实时推介核桃、红枣、沙漠枸杞、无花果茶等名优特产品,更依托农林畜产品产销对接会,让12个县市的特色农产品企业与国内外采购商面对面洽谈。上海连锁超市及农业产业公司当场与相关企业签订300万元年度采购协议,还与哈萨克斯坦食品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计划通过中欧班列将喀什特色农产品销往中亚市场。

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现场。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文军 摄
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喀什已集聚252家纺织服装企业,年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纺纱、织布、服装产能规模均居全疆前列,产业集聚效应持续释放,既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也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本届喀交会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对接活动中,巴楚县、岳普湖县、麦盖提县分别签约25万锭、12万锭、35万锭环锭纺项目。
莎车县精选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纺织服装、绿色矿业等十大领域的22家企业,携130余种特色产品参展,成功签约7个项目,总金额达60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绿色矿业及加工展区。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文军 摄
新能源车展现场,电动轿车、越野车、物流车的展示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对接会无缝联动,中亚客商的询价快速转化为合作意向。喀什本地车企新疆德力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汽车贸易公司签订协议,首批出口50辆电动物流车,用于中亚城市配送,后续还将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售后服务中心,逐步拓展中亚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招商引资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中,4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277.8亿元,覆盖多领域的项目为喀什经济发展再添新引擎。与此同时,展会现场交易活跃,众多企业达成贸易合作意向,商品销售额实现显著增长。

科技之光点亮丝路明珠
吸引全球目光
作为区域性国际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第十五届喀交会紧跟时代步伐,在科技办展、智能体验上持续突破,让前沿科技为“丝路明珠”喀什增添光彩。
本届展会中,华为、大疆、创维等41家知名科技企业联手打造396平方米的“携手共赢 精品荟萃”主题展区;相邻的169平方米深圳援疆特装展区,则集中展示华为、比亚迪、优必选等64家“名优特新”企业的创新产品,琳琅满目。

观众在无人机展台前进行观摩。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石观 摄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演示中轻盈穿梭,勾勒出喀什智慧农业的新图景;创维商用光电显示技术以细腻画面为消费电子产业升级注入动力;众擎机器人的智能产品在互动中灵活运转,展现人机交互的奇妙场景。
新疆汇晨鑫创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FC100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工作人员通过实物展示与现场操作,清晰呈现其在应急救援、消防灭火、农业作业等多元场景的强大应用能力。喀交会的科技氛围愈发浓厚,成为新丝绸之路上亮眼的“智能风景”。
这些硬核科技不仅惊艳现场观众,更吸引全球目光聚焦喀什这片开放热土。本届喀交会吸引4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等国的主流媒体也走进喀什,探寻展会背后的开放活力与发展成就。

观众与机器人进行合影留念。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石观 摄
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正为喀交会提质升级与喀什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变革:对展会而言,先进科技产品与技术让展会内涵更丰富,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参与,线上平台、数字赋能等手段也显著提升办会效率与国际影响力,巩固其区域性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地位;对喀什而言,展会的科技成果展示为本地企业打开学习窗口,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制造业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既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参展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与优质产品,更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技术转移与人才交流,为喀什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资源、新活力。

织密友城网络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
借助喀交会平台,喀什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8月16日,喀什与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州基济里克区等7对友城伙伴集中签约,正式结为国际友好城市,至此喀什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增至21对。21对友好城市,就是21座坚固的友谊桥梁。喀什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擦亮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拓宽合作共赢的道路。
如今,中哈、中乌互免签证政策相继落地,喀什的境外客商与游客持续增多;建设中的中吉乌铁路,将使中国到欧洲、中东的铁路运距缩短约900公里,运输时间节省8至9天;从喀什出发,“90分钟航空圈”可覆盖周边国家首都或主要城市……在各方努力下,喀什“一路连亚欧”已不仅是共识,正在成为现实。

喀什徕宁国际机场。(资料图)
喀交会不仅为喀什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也让境外优质商品走进来。在国际贸易展区,巴基斯坦骆驼皮灯、吉尔吉斯斯坦蜂蜜、孟加拉国羊绒制品等各国特色商品汇聚,客商洽谈氛围热烈。作为自贸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四区叠加”的开放高地,喀什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地位愈发凸显。
喀交会产生的广泛“溢出效应”,有力印证了一个清晰的事实: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正在为世界创造并带来更多共享机遇、共赢发展的崭新空间。今年上半年,喀什地区实现生产总值756.07亿元,同比增长5.8%;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43.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疆外贸总额的22.9%。喀什综合保税区更是完成进出口总值378.32亿元,规模稳居全疆四大综保区之首。

第十五届喀交会的成功举办,为喀什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机遇。站在新起点,喀什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国内外交流合作。喀交会这场万商云集的丝路之约,不仅激活贸易动脉,更勾勒出喀什作为亚欧黄金通道的产业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