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喀什市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聚焦周期短、见效快的大棚果蔬种植,通过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特色种植不仅充实了群众的钱袋子,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成为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的“致富密码”。
在深喀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喀什市春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室大棚,浑圆饱满、色泽鲜亮的徕宁黑珍珠西瓜挂满枝头。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挑选、采摘、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合作社负责人阿依努尔·托合提说:“今年种了10座温室的黑珍珠西瓜,5月5号开始上市,预计5月20号结束,每座温室产量4到5吨,收入4到5万元。”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周边群众打开了就业增收通道。在园区工作4年多的色满乡墩艾日克村村民阿不杜热依木·吐日从种植新手成长为技术能手。“现在每月工资5000元,和妻子一起在这边上班,家庭年收入10万左右。下一步计划自己承包大棚,种植蔬菜和水果。”阿不杜热依木·吐日说。
与此同时
深喀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
英吾斯坦乡大蒜种植基地也迎来丰收
蒜农们忙着挖蒜、抖土、捆扎
一捆捆新鲜大蒜即将销往市场
喀什市英吾斯坦乡村民木斯古丽·阿布杜热依木说:“今年我种了5座拱棚大蒜,一个拱棚收入6000元左右,大蒜收完以后种恰玛古、红薯。”
喀什市英吾斯坦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干部依明江·阿布杜卡德尔说:“英吾斯坦乡299座拱棚,采用‘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农户承包’模式,由54名村民负责种植管护,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全程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与喀什市及周边县市的商超、农贸市场签订订单,确保蔬菜上市后能及时销售,让农户无后顾之忧。”
目前,深喀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1180座日光温室、2000座拱棚,涵盖设施蔬菜、种业科研、物流加工等五大功能区,规划面积达3.08万亩。园区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入智能化种植技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大量村民就近就业。
深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副主任夏开提·吐尔逊说:“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土地改良技术,运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方案,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同时,利用日光温室,实施农业生产数据化、智能化,在果苗良种培育、学校农业科技教育、农业人才培训及技术指导等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扩大网纹瓜、黑珍珠、彩椒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喀什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艾里非热 努尔麦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