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车县恰热克镇巴扎村,村民木拉尼亚孜·吾斯曼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和始终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当“先行者”。他秉持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绿色发展”的理念,创办了阿买提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为自己打开了致富的大门,更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的道路。如今,他获评地区级劳动模范,成为乡村振兴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5月14日,记者来到莎车县阿买提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木拉尼亚孜正穿梭在新梅种植基地里仔细查看新梅的挂果情况。2016年之前,木拉尼亚孜·吾斯曼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守着自家的几亩地,种植巴旦木、核桃等传统作物。然而,分散经营的模式和狭窄的销售渠道,让这些农产品难以卖出好价钱。看着乡亲们为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愁眉不展,木拉尼亚孜的内心五味杂陈,成立合作社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2016年,木拉尼亚孜乘着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东风,联合周边村民,成立了阿买提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统一收购+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运营模式,通过深加工,让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并且还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木拉尼亚孜和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管护果树。同时,品牌化销售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让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村民依敏江·吐尔洪说:“以前,我们家的核桃、新梅都得自己拉到巴扎上去卖,不仅价格低得可怜,有时候卖不完还得再拉回来,又累又亏。现在好了,合作社统一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还高,我们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啦!”
在木拉尼亚孜的精心经营下,近年来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吸纳了17名村民就业,为大家提供了稳定的就近就业机会。
村民努尔比亚·托合孙说:“现在在合作社上班都快两年了,一个月能挣3000元,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一颗赤诚的初心,一份执着的坚守。从“普通村民”到“劳动模范”,木拉尼亚孜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书写着新时代村民的精彩篇章,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模范”的责任与担当。他正带着莎车的优质巴旦木、新梅、核桃等农产品,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莎车的甜蜜与美味。
木拉尼亚孜·吾斯曼说:“我会把这份荣誉转化为不断奋进的动力,继续努力,扩大合作社规模,带领乡亲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莎车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麦妮萨·麦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