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伽师县英买里镇京东农场伽师新梅合作基地,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伽师新梅科技“哨兵”进行常规巡查,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转。这些全天候工作的“农田哨兵”实现了与农田微气候的实时“对话”,为万亩新梅种植基地装上了“智慧大脑”,用数据解码精准种植新路径,助力“紫玉圣果”通过科技提升产量、依靠智慧创造效益。
在科技赋能下,伽师县已织就“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38座智慧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农田小气候站)及6套农田数字化监测系统布局各大新梅种植基地,实时传输着气象、墒情、虫情等动态数据。如今,果农轻点手机,便能实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让“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据统计,数字化管理使新梅亩产明显提升,优质果率大幅提高,2024年新梅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1.7万元。
“农田小气候站是一种高科技气象观测设备,集实时监测、数据存储等功能于一体。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接口及系统电源等关键部件构成,能够高效采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风速、风向、土壤温湿度、大气压及作物幼苗图像等气象数据,每分钟即可完成一组数据的采集与存储。”伽师县气象局农业气象工作人员坎吉古丽·乌守尔解释道。
伽师新梅农田小气候观测站采取互联网技术,气象人员远程就可调取相关实时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形成气象专报,及时发布最新气象动态,重点对特殊天气进行预警和提示,让农业部门、种植户及广大农民及时掌握天气信息,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天气咋样,‘小家伙’都知道,大家都信它!”附近正在田间管理的种植大户努尔买买提·艾力说,“再也不用凭经验靠感觉种田,精确的天气预报,让我们迅速作出反应,非常方便。”
从经验种植到数据决策,从单一生产到全链监测,伽师新梅产业正乘着科技东风展翅高飞。如今,有了农田小气候站“观云识天”,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灌溉,也就有了更多科学依据。当传统农耕智慧邂逅现代数字技术,这片土地上的“紫玉圣果”正在续写新的甜蜜篇章。
(伽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力米热·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