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英吉沙县积极落实自治区《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简称“牧九条”),培育扶持壮大畜牧养殖产业,创新合作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乔勒潘阿卜力克木养殖业农民合作社。摄影:张素玮
5月7日,记者走进乔勒潘阿卜力克木养殖业农民合作社,看到标准化建设的羊圈整齐排列,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照料工作,为羊群投喂草料、清理羊舍卫生。
阿卜力克木给羊添加饲料。摄影:张素玮
“我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养羊,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来自己从事养殖业,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说。
谈起自己的养殖之路,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不由得回想起养殖初期,遇到的重重困难。那时的他26岁,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在家中养殖25头塔什库尔干羊,但养殖中经常出现幼羔生病、生长缓慢等问题。他向乡里技术员寻求帮助,通过调整幼羔喂食饲料配比、喂食频率、清洁消毒等措施,最终化解难题。
阿卜力克木清洁羊圈。摄影:张素玮
在乡技术员的指导下,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持续优化养殖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庭院养殖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他成立乔勒潘阿卜力克木养殖业农民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投身养殖产业。
“在扩大规模时,村委会帮助我协调贷款,并成立了合作社。”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介绍道。合作社成立后,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一方面在就近招聘员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半自动化饲料搅拌机等设备优化养殖流程。
阿卜力克木给羊准备饲料。摄影:张素玮
村民阿卜杜热伊木·麦麦提尼亚子自合作社创立初期便入职工作,参与日常饲料投喂、养殖管理等事务。“我在这里工作了12年,现在每月工资3000元。起初什么都不懂,慢慢学习,逐渐熟练,工资也逐渐提高。”阿卜杜热伊木·麦麦提尼亚子说道。
目前,合作社经营已步入正轨,现存栏羊530余只,收入稳定。但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并未满足于现状,仍积极探索科学高效养殖方法,计划购入粉碎机、制粒机等设备进一步扩大规模。
在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合作社的带动下,乔勒潘乡哈萨克拉艾日克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养殖业,全村目前存栏牛200余头、羊4800余只,畜牧养殖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工作队了解近期养殖情况。摄影:张素玮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组织更多村民参与到养殖产业中来,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增收致富。”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驻乔勒潘乡哈萨克拉艾日克村工作队队长艾山·阿不都卡德表示。
“牧九条”政策的落地见效,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英吉沙县有养殖合作社155家,牲畜存栏55.6万余头(只),全县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