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基金会公益项目的大力支持下,莎车县第三批肢体残疾患者踏上前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康复之旅,而第二批已完成治疗的患者也顺利返回家乡。这一康复援助行动,成为东西部协作帮扶的鲜活范例,为残疾患者点燃重获新生的希望。
此次前往治疗的患者,大多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受当地医疗条件限制,落下严重残疾后遗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运用先进的伊利扎洛夫矫形技术,借助六轴支架渐进式矫正畸形,同时结合肌力调整等综合治疗手段,全力帮助患者矫正骨骼畸形,恢复运动功能。
创伤骨科主治医师孙大炜介绍:“我们的技术能够将畸形骨骼逐步矫正至接近正常形态。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患者年龄大小,术后康复锻炼都必不可少,这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8岁的布再乃普·如则右下肢屈曲挛缩畸形长达21年,经过系统治疗,如今已能够独立站立。
康复出院的布再乃普·如则说:“21年了,束缚我的‘枷锁’终于被解开!感谢医护人员不仅治好了我的腿,更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据悉,该项目是粤疆协作在民生领域的重要成果,为更多残疾患者带来康复希望。截至目前,已有三批次莎车县肢体残疾患者通过该项目接受治疗,均取得显著康复效果 ,见证着粤疆协作在助残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显著成效。
(莎车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姬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