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伽师的轻风里,王英春正用脚步丈量着乡村振兴的脉搏。这位90后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2019年开始将青春扎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玉代克力克乡阿力囤托格拉克村,用科技为传统农牧业注入新生机。
“技术不能停在论文里,得让农牧民看见真金白银。”初到村里时,面对羔羊成活率较低、村民牲畜疫病防控能力较弱的情况,王英春以依木然家为试点,带着农牧民改造通风圈舍、建立消毒流程。两个月后,羔羊成活率跃升10%,出栏体重增加15%。“王技术员教的方法真管用!”看着膘肥体壮的羊羔,依木然大叔竖起大拇指。
为让技术“落地生根”,王英春把培训课堂搬到石榴园和羊圈里。他用注射器当教具演示疫苗注射,拿温度计教农牧民把控饲料湿度,把专业术语变成“土办法”。“养羊十年不如听小王一堂课”,如今科学养殖已成为村民共识。
在产业转型关键期,王英春联动陕西农林专家,为哈力克大叔量身打造“石榴致富经”。从申请产业贷款到引进优质石榴苗,再到搭建防雨棚、铺设滴灌带,全程技术托底让13亩石榴园首年挂果就增收6万元。“以前种瓜得瓜,现在种的是‘金疙瘩’!”哈力克家红砖新房前,农机轰鸣见证着产业变革。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作为喀什内招引进的人才,王英春始终践行这句箴言。他建立的疫病监测预警系统,让全村牲畜发病率明显下降;推广的“青贮饲料+良种繁育”模式,使养殖户年均增收8000元。在驻村日记里,他写下:“每片石榴叶的舒展,每声羊羔的啼叫,都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如今,阿力囤托格拉克村正绘制着“兴牧扩果”新蓝图: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石榴深加工车间即将投产,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要让戈壁红石榴走向全国,让乡亲们过上比石榴还甜的日子。”王英春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伽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爽)